在看了《酱园弄·悬案》之后,马上就看了《地球特派员》,整体来说真的很低龄,几乎可以说已经低到剧情极其简单、画面极其精美、动作极其流畅、主题极其清楚的地步。
这简直是最强合家欢系列,就冲这个就已经值得 8分了。
主题其实都已经说烂了,孤独、陪伴和朋友——只不过这些小孩子需要找到的朋友不是自己的朋辈,尤其是人类朋辈。他们需要找到的是各种非人类朋友。
今年其实这个和非人类交朋友的系列也算是看得不少了。从《星际宝贝史迪奇》到《驯龙高手》都是这一挂的,再加上这个《地球特派员》,可以说人类小孩的好朋友已经往 kimo-kawaii(凶萌/怪萌)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之前的外星蓝色小狗,黑皮飞行小龙都属于是在可想象的范围内,这次直接上演和萌化版沙虫交朋友的戏码了,不是吧大哥,虽然我也承认小格是个好孩子,但是这像虫一样不断蠕动的样子真不觉得起鸡皮疙瘩吗?
我想起之前在做恐怖美学的时候学到的一个词——毛骨悚然感(creepiness),这个词不是恐怖,而是恐怖(Unheimlichkeit),重点是后面那个“惑”,就难以辨别到底是应该觉得可怕还是可爱,于是就在这个惑中间反复摇摆。

其实除了这个蠕虫一族,其他外星形象也是尽可能往软绵绵的节肢动物、软体动物方向发展,基本上看不到由哺乳动物带来的想象体,这倒也是,这些外星生物毫无武力,基本上是把高科技都点满了,所以面对格霸的时候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是逃跑。
但我要说的不只是这个。
这些外星生物是动物的大致造型吗?是。但绝不是我们日常想象的那种像人,或者像兽化的类型。
那么这种对外星生物的想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呢?或者说对非人的想象为什么不断向着这个方向进行呢?其中固然有“动画是给孩子看的,尤其是这部动画”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我觉得或许还是这些外星生物(或者说太空歌剧)想象开始逐渐摆脱二战后/冷战叙事的影像。上个世纪的星球大战系列,正是因为有强大的冷战叙事和后核战争叙事的影响,外星人长得都和被核辐射过一样非常之扭曲,看看隔壁《灵笼》的噬极兽就知道了。


但这些外星生物明显就是从幻想生物志,尤其是有原型的幻想生物中衍生出来的,突出一个毫无攻击性,基本就回到了埃蒙德伯克所说的《美与崇高》中对美的描述里了——他描述的美就是小、光滑、无攻击性,而不是其他。
虽然蠕虫一族看起来是有巨大机甲,但是人家也就是装装样子而已,自己说自己是狂热战争爱好者,其实也只是一个爱儿子的父亲,通过所谓对战斗的狂热假装,来转移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孩子的爱无能。
整个星际联合会里的色彩也是非常绚烂——这让我想到了这几届羊村守护者的彩色风格,尤其是《心世界奇遇》的那种高色彩度风格——这种绚烂感真的让人觉得该不会就是赫胥黎在《知觉之门》中描绘的美妙迷幻吧?

皮克斯还是能骗我眼泪的高手,我在看《地球特派员》的时候,被两处高光场景给整泪了,一处是艾利欧和小姨在沙滩拥抱的时候,就这兜兜转转回来,发现了对方的真心;另一处是两个人开着宇宙飞船要去星际联合会,但是外面全是太空垃圾,一直呼喊一直没有回应,感觉都要绝望了,结果无数个声音从无线电里传来。

总之,它真的是一部超级合家欢动画,特别适合家长带着小朋友去看——不过家长可能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些和非人生物交朋友的小孩子都是单亲家庭/寄养家庭了——不管是艾利欧、小嗝嗝还是莉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