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光社讯: 在位于美国(具( jù)体地点)的一间剪辑室里( lǐ),孙浩洋正认真观看《The Affair Zone》(《偷情( qíng)地带》)中的某一片段。屏幕( mù)上,男女主角在拥抱时眼( yǎn)神各自游离的画面反复( fù)播放——这个被他称为“身体( tǐ)靠近,灵魂疏离”的视觉符( fú)号,不仅让该剧登顶Vigloo日榜( bǎng),更成为全球短剧行业探( tàn)讨“如何用细节构建叙事( shì)张力”的经典案例。
作为横( héng)跨中美市场的后期制片( piàn)人、剪辑师与摄影指导,孙( sūn)浩洋以其操盘20余部爆款( kuǎn)作品的一线经验(如《Got Pregnant with My Ex-Boss’s Baby》[《怀上( shàng)了我前老板的孩子》]3000万播( bō)放量、《The Affair Zone》平台日榜TOP1),成为解码( mǎ)行业生态的关键人物。在( zài)他看来,短剧不是“压缩的( de)长片”,而是“在手机屏幕里( lǐ)重构的微观叙事宇宙”。
从( cóng)中国的工业化流水线到( dào)美国的本土化探索,他的( de)职业历程折射出全球短( duǎn)剧行业的裂变与融合。

在( zài)《The Affair Zone》中,孙浩洋大胆革新传统( tǒng)情感对视——当角色拥抱时( shí),镜头刻意捕捉一方游移( yí)的眼神,通过“肢体亲密”与( yǔ)“心理疏离”的反差,强化了( le)“看似亲密,实则各怀心思( sī)”的叙事基调。“竖屏空间有( yǒu)限,必须用最直观的视觉( jué)符号传递信息。”他解释道( dào),这种“眼神叙事”让观众在( zài)3秒内捕捉到角色内心的( de)算计,极大提升了作品的( de)完播率。

这种对细节的偏( piān)执,源于对移动端用户行( xíng)为的深度洞察。数据显示( shì),用户在竖屏内容上的前( qián)3秒留存率决定了70%的最终( zhōng)完播率。孙浩洋为此开发( fā)了“情绪节点地图”,将单集( jí)几分钟划分为最多上百( bǎi)个“0.3秒情绪单元”,每个单元( yuán)需承载至少一个视觉或( huò)叙事爆点。
“《The Affair Zone》是我最骄傲的( de)项目之一。”孙浩洋坦言,该( gāi)项目确立了他在平台中( zhōng)的创作地位。如今,他已为( wèi) Vigloo 平台拍摄《The Lost Wife》(《失踪的妻子》)《Fires of Love》(《爱( ài)情之火》)《The Chain of Love》(《爱链》)等5部作品。
在( zài)《The Affair Zone》中,孙浩洋同时担任摄影( yǐng)指导、剪辑师和后期监制( zhì),深度参与剧本开发阶段( duàn),实现了从“执行者”到链接( jiē)导演、摄影、后期、平台需求( qiú)“叙事整合者”的角色跃迁( qiān)。他提出删减冗余的“校园( yuán)线”,将故事聚焦于家庭教( jiào)师与雇主的情感博弈,使( shǐ)单集信息量提升40%。“短剧制( zhì)作需要全流程思维”,他强( qiáng)调,“摄影要预判剪辑节奏( zòu),剪辑要服务于叙事张力( lì),每个环节都需以‘用户停( tíng)留’为核心目标。”
这种跨职( zhí)能协作模式,正是中国短( duǎn)剧工业化的典型特征,这( zhè)在《Got Pregnant with My Ex-Boss’s Baby》中也有体现,该剧在Snack Short上( shàng)的总播放量超3000万次,是2024年( nián)度表现最亮眼的项目之( zhī)一。“这部剧最大的挑战是( shì)后期时间极短。我们需要( yào)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完( wán)成剪辑、声音、字幕与交付( fù)。”
作为后期监制,孙浩洋制( zhì)定了并行剪辑-混音-字幕( mù)流程,并主导了最终交付( fù)节奏。“特别是在上线前一( yī)天,平台突然收到一段追( zhuī)加旁白,而声音团队因周( zhōu)期限制无法返工,我亲自( zì)处理了该段旁白的混音( yīn)与同步,确保按时上线。”这( zhè)体现了孙浩洋作为后期( qī)负责人所具备的技术能( néng)力与责任意识,也彰显出( chū)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 xū)求。
孙浩洋也建议,新人在( zài)入行初期,不妨先尝试多( duō)个职位,建立起整体视角( jiǎo)。比如从剪辑助理到剪辑( jí)师、从DIT到摄影助理等,不要( yào)太早限定自己。同时,也要( yào)在每个项目中不断“总结( jié)经验+精进细节”,“你所积累( lèi)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yǎng),最终会在一个关键项目( mù)中释放出来,成为你脱颖( yǐng)而出的转折点。”

“流水线”上( shàng)的内容革命,是中国短剧( jù)的工业化密码。“几年前我( wǒ)第一次参与国内短剧项( xiàng)目时,拍摄现场还在用手( shǒu)机画分镜,如今我们已经( jīng)有了AI辅助的‘剧本-拍摄-投( tóu)流’全流程系统。”回忆起行( xíng)业草莽期,孙浩洋的语气( qì)中带着感慨。《中国微短剧( jù)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 nián)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将( jiāng)达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预计2027年( nián)达到1000亿元。
截至2023年年底,仅( jǐn)快手星芒短剧上线总量( liàng)就有近千部,横店短剧工( gōng)厂日均产出80部作品。(数据( jù)来源:正观新闻、澎湃新闻( wén)等。)

这种效率源于精准的( de)用户洞察。当Z世代成为主( zhǔ)力受众,题材便从单一“甜( tián)宠霸总”裂变出多元类型( xíng):《黑莲花上位手册》以“女性( xìng)复仇”引发共鸣,单集点赞( zàn)超500万;《无双》用连续反转打( dǎ)破叙事常规,成为年轻群( qún)体社交平台的“自来水”内( nèi)容。“我们甚至能通过大数( shù)据预测用户‘情绪疲劳点( diǎn)’,精确到每秒钟的节奏调( diào)整。”孙浩洋解释道。
相比中( zhōng)国的“速度美学”,美国市场( chǎng)仍处于“模式试水”阶段。ReelShort《The Double Life of My Billionaire Husband》(《我( wǒ)的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 zhòng)生活》)的成功(月活5500万+)虽验( yàn)证了市场潜力,但题材仍( réng)以爱情、轻喜剧为主。
2024年以( yǐ)来,题材呈现明显分化:西( xī)部题材《Cowboy's Secret Love》(《牛仔的秘密恋爱( ài)》)、吸血鬼剧《My Forbidden Love with the Handsome Vampire》(《与帅气吸血鬼( guǐ)的禁忌之恋》)、侦探互动剧( jù)《Mystery of the Lost Necklace》(《消失的项链之谜》)等异军( jūn)突起,备受青睐。
“好莱坞和( hé)TV公司正在学习‘短叙事’的( de)规则。”孙浩洋提及Lionsgate、Hallmark、TelevisaUnivision 社正在( zài)尝试上架40集迷你剧。值得( dé)关注的是,独立制作团队( duì)也在探索低成本快产出( chū)模式,如《Audrey in Full Bloom》(《盛放的奥黛丽》)用( yòng)10天完成12地拍摄,上线即获( huò)1100万播放量,证明“轻量化制( zhì)作+强视觉符号”可行。
在孙( sūn)浩洋看来,中美短剧行业( yè)的发展路径虽然不同,但( dàn)都体现出一种快速适应( yīng)观众需求、推动内容创新( xīn)的趋势。“中国市场的变化( huà)尤为明显。”孙浩洋说,过去( qù)以下沉市场和中年女性( xìng)为主要受众,如今逐步吸( xī)引Z世代观众,内容题材也( yě)随之多样化;平台则逐渐( jiàn)从“强情节+快节奏”的传统( tǒng)叙事模式,发展出以情绪( xù)共鸣、角色成长为核心的( de)新类型短剧;玩法也变得( dé)更丰富,如“分账制”“抢先看( kàn)”“互动分支剧情”等,不断刺( cì)激用户粘性。
美国市场当( dāng)前仍处起步阶段,很多平( píng)台在摸索用户习惯与变( biàn)现模型,“其更大的挑战还( hái)是在于内容精度如何匹( pǐ)配用户兴趣、如何建立稳( wěn)定可持续的短剧生态。”孙( sūn)浩洋说,中国短剧已走到( dào)“产业升级”阶段,美国则处( chù)于“文化适配”和“机制试水( shuǐ)”的过程之中。两者虽然步( bù)调不同,但彼此的经验和( hé)问题可以互为镜鉴。
成长( zhǎng)阵痛:
当流量狂欢遇到叙( xù)事理性
中国微短剧爆发( fā)式增长,整个生态进入“2.0”迭( dié)代期,问题和挑战也一并( bìng)而来。“大量同类型狗血、玛( mǎ)丽苏题材出现,结构套路( lù)重复,容易为整个行业带( dài)来‘内容疲劳’。”孙浩洋坦言( yán),题材过度依赖小说IP,造成( chéng)原创空间受限,“虽然改编( biān)热门网络小说能迅速吸( xī)引受众,但长远来看,过度( dù)依赖IP改编会造成内容趋( qū)同、创新力不足,限制竖屏( píng)剧多元类型的拓展。”
正如( rú)艾瑞报告所示,2023年759部短剧( jù)作品中仅6部评分在7分以( yǐ)上,用户用脚投票的趋势( shì)已经很明显。与此同时,题( tí)材过于低俗或涉未成年( nián)人,用户付费与商业模式( shì)争议等问题也非常突出( chū),严重影响短剧行业健康( kāng)高质量发展。
另外,安全监( jiān)管缺失,行业工会缺位,权( quán)益保障不足等因素也是( shì)不容忽视的行业瓶颈。“一( yī)些小型制作公司在追求( qiú)‘高反转、高冲突’时,会安排( pái)爬楼、被车拖行、跳崖等高( gāo)风险戏份,却缺乏专业的( de)动作指导与安全监督机( jī)制。”孙浩洋感慨道,而且当( dāng)前中国竖屏剧行业缺乏( fá)像类似好莱坞的行业工( gōng)会体系,很多剧组人员签( qiān)署“短工合同”,面临加班无( wú)补偿、拖欠片酬、劳资纠纷( fēn)等问题。“
产业工人保障机( jī)制的不完善,也会限制专( zhuān)业人才的稳定发展。”如近( jìn)期罗一舟拍摄短剧受伤( shāng)事件、贵州短剧剧组遇冰( bīng)雹演员受伤事件,及此前( qián)的龙丽莎拍摄短剧失联( lián)事件等,都暴露了行业安( ān)全监管缺失的现状。
而美( měi)国虽然整体产业机制更( gèng)成熟,但竖屏短剧作为新( xīn)兴赛道,也面临“产业尚未( wèi)成型”的早期难题。一方面( miàn),高质量内容供给不足。“由( yóu)于预算限制及产业尚未( wèi)形成规模,平台内容结构( gòu)仍偏轻型,缺乏类似中国( guó)‘重剧情、快产出’的高效工( gōng)业模型。”
另一方面,经验人( rén)才稀缺,容错率低。“美国短( duǎn)剧行业专业人才储备有( yǒu)限,导演、摄影、剪辑等多为( wèi)传统影视人才转型而来( lái);而且,美国制作成本普遍( biàn)偏高,试错成本远高于中( zhōng)国,导致很多项目不敢轻( qīng)易尝试复杂叙事或视觉( jué)风格,影响创意落地效率( lǜ)。”
为此,孙浩洋建议,中国市( shì)场应加快建立工会机制( zhì)与安全标准,强化制作端( duān)的监管与人才保障;完善( shàn)行业自律机制,引导制作( zuò)机构在内容创作时学习( xí)分级标准或文化规范;推( tuī)动原创剧本扶持,鼓励现( xiàn)实主义、多元类型的创作( zuò)尝试等。美国市场则可借( jiè)鉴中国短剧工业化经验( yàn),在保障本土特色的基础( chǔ)上,推进小团队快速协作( zuò)流程,降低试错门槛,打造( zào)高性价比创作生态;同时( shí)推动平台方与制作方协( xié)同培训人才、建立流程模( mó)板,以适配短剧节奏与分( fēn)工特点。
未来图景:
在碰撞( zhuàng)中寻找全球叙事公约数( shù)
在孙浩洋看来,短剧不是( shì)传统影视的“压缩版”,而是( shì)基于移动端特性重构的( de)叙事新物种。中国用工业( yè)化效率定义了“短”的极限( xiàn),美国在本土化探索中赋( fù)予“剧”的深度,而孙浩洋的( de)工作,就是在两者之间寻( xún)找叙事的最大公约数。
当( dāng)下,孙浩洋团队特别关注( zhù)技术在创作流程中的集( jí)成与优化。“目前我们已经( jīng)在探索AI辅助剪辑、画面稳( wěn)定、节奏分析与配乐匹配( pèi)等流程的自动化模块。”孙( sūn)浩洋说,未来希望进一步( bù)推动质量控制自动化——例( lì)如,通过机器检测对白同( tóng)步、画面瑕疵、色彩漂移、字( zì)幕错位等问题,大幅度减( jiǎn)轻人工QC压力,提高交付稳( wěn)定性。这对于日更、量大且( qiě)时间紧张的短剧生产尤( yóu)其关键。
技术支撑,内容为( wèi)王。孙浩洋也在积极推动( dòng)原创内容的发展,希望能( néng)逐渐摆脱目前行业对“改( gǎi)编IP”的过度依赖,鼓励更多( duō)年轻创作者用竖屏讲述( shù)属于他们的原创故事。“长( zhǎng)远来看,我希望能参与构( gòu)建一个更成熟的竖屏剧( jù)生态,它不仅是快产快销( xiāo)的内容渠道,更是能产出( chū)高品质、深度表达的叙事( shì)平台。”
着眼于整体的行业( yè)生态长远发展,“当前竖屏( píng)短剧的发展,不仅是内容( róng)形式上的变革,更是一场( chǎng)创作方式、商业模式与技( jì)术手段的全面转型。”孙浩( hào)洋表示,一方面,中国作为( wèi)全球竖屏剧的领军市场( chǎng),已经在内容工业化、短链( liàn)生产效率、用户运营体系( xì)方面建立了成熟路径。
从( cóng)小说改编+快速孵化+分账( zhàng)平台投流的模式,到每一( yī)位从业者对于“竖屏节奏( zòu)感”与“爆点设计”的把握,都( dōu)值得全球同行参考。而另( lìng)一方面,美国市场目前虽( suī)然体量尚小,但具有强大( dà)的创意基因、多元文化生( shēng)态和全球发行能力。
“我相( xiāng)信未来几年内,跨国制作( zuò)、平台共建、技术互补会是( shì)新的方向。”而这其中,令孙( sūn)浩洋非常期待的是,竖屏( píng)剧从“流量产品”逐步转向( xiàng)“精品短剧”的过程。“随着导( dǎo)演、摄影、剪辑等专业人才( cái)的持续进入,我们已经看( kàn)到越来越多竖屏作品在( zài)美学、叙事、表演层面上不( bù)输传统剧集,甚至在节奏( zòu)和共情点上更强。这会是( shì)一次新媒体与传统影视( shì)真正意义上的融合。”
他坦( tǎn)言,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 kàn),我们也要准备好:既要拥( yōng)抱新平台新算法,也要坚( jiān)持基本叙事逻辑和审美( měi)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