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给女人带来了什么? 妻子是一个很难知足的角色、她们永远在抱怨丈夫、抱怨丈夫不是总裁、抱怨丈夫不是上层人、日子平静的时候连同甘都不愿意、更何况跟你共苦?抛开现实中燕某萍这种例子不谈、我们发现近两年在欧美影视中“女性觉醒”经常出现、评论区也有人对女性这两年才觉醒感到疑惑。其实女性曾经也觉醒过、只不过当年并非发生在影视领域、对比旧版本的“女性觉醒”会发现女性觉醒和经济周期有一定联系、经济危机也让当时女性的生存环境愈发艰难、同时也掀起女权运动浪潮。虽然她们身处困境、但她们并不怨上层、而是把矛头对准了同为被剥削的普通男性、如自己的丈夫。女权主义从此走向极端:脱离家庭、鼓吹不婚不育、甚至大范围厌男。在极端思想熏陶下她们难以投入生产活动中、加剧了女性职场地位的滑落、作为债务驱动型经济的受益者、经济越下行女权思想越活跃、而已经觉醒的女性矛盾点通常只有一个、攀不起上层、看不上劳动者、由奢入俭难、导致自身无法岁月静好、最终在矛盾焦虑的心态中逐渐走向极端。而女性的强大并没有在生产力和意志力上体现、也不在个人能力上体现、而是频繁出现在在自媒体、直播间、影视书籍上。女性的独立似乎只停留在喊口号上、而且她们并不打算在生产实践中与男性针锋相对、而是在网络舆论文学影视传媒等领域开创一个自己的领域、建立一个属于极端女性的精神乌托邦。毕竟获取情绪价值比获得实际利益要轻松的多
那么婚姻给男人带来了什么? 为什么没有“独立男性”概念?男人沉淀一定时间反而会喜欢独处、终身不婚对男性来说并非是坏事。第二代女权主义者随着年龄增大普遍开始妥协、大龄产妇增加、也许女性比男性更害怕终身不婚、女性难以适应长期单身生活、生存能力也普遍不如男性、加上女性由于退休早容易因为养老问题产生焦虑。反观国内、当00后女权主义者在各个评论区鼓吹厌男的时候、第一批女性主义者(90年)已经扎堆出现在相亲角了。